搜尋
抗憂鬱疫苗:角色期望的自我檢視
- sanminchinese
- 2016年5月3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配合課次:高中五‧3王浩威〈無法遺忘的沉重〉
從〈無法遺忘的沉重〉一課中,我們發現精神疾病往往源於旁人及自我要求的壓力。日常生活中,該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呢?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其〈千面女郎憂鬱症〉一文,提供了簡單的自我檢視與調整的方法,原文的角度主要針對職場女性,但其基本原則卻人人適用,不妨拿出紙筆,一起試試吧:
一、畫一個時間表,記錄自己一週的作息,包括所去的地方、所見的人和所做的事。
二、從記錄表中檢查自己的角色,並分析各個角色的主要工作內容,如學生的「學習」、為人兒女的「協助家務」、「關懷家人」等等。
三、在每項角色旁邊寫上自己對這項角色的要求與標準,列出「完美」、「還好」、「不及格」三種等級,並估計所需花費的時間。學生可就各科成績來設定標準,或另設自學目標。例如單個科目的「完美」設在成績90分以上(每週花5小時準備),「還好」設在75分以上(每週花3小時準備)。
四、選擇自己在各種角色(科目)上想要達到的標準,並計算總共需要的時間,如果超過可能負擔的限度,就降低對某些角色(科目)的要求。比如對於數學較不拿手,想達到「完美」須付出比其他科目多兩倍的時間,便可考慮降低標準,將多出的時間投入運動、才藝學習或參加志工服務。
五、重複修改,直到你對自己的各種角色(或各科目)列出合理的要求。改變自己每個角色都要做到完美的期待,並適度拒絕別人超過任務表的要求。
透過這樣的自我檢視與調整,自然就能緩解許多心理壓力,我們不必讓自己成為十全十美的人,但只要能過得開心、充實,那我們就擁有了「完美」的人生,不是嗎?
Коментар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