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
燭之武也用現代說服術?
- sanminchinese
- 2016年5月31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
配合課次:高中、高職3-1〈燭之武退秦師〉
羅伯特‧席爾迪尼在《影響力: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》一書中,整理出了說服他人的六大原理,其中有些可以和〈燭之武退秦師〉一課相互對照:
一、互惠原理:
多數人深信「投桃報李」的待人原則,有其正向力量。燭之武以鄭國做東道主能為秦穆公提供利益,說服秦穆公;秦穆公基於互惠原理,便答應退兵回國。
二、承諾和一致原理:
人們在做決定時,常被期待要「言出必行」、「言行一致」。就像曾子殺彘的故事一樣,我們會希望自己或他人都能說到做到。當燭之武提到晉國曾「朝濟夕設版」,便動搖了秦穆公心中對晉國的信賴,以反向方式增加了說服力。
三、社會認同原理:
人們在判斷是非對錯時,常會根據他人的觀感行事。就像晉文公不願攻打秦國,就是受到「不仁、不知、不武」的社會觀感影響。
四、喜好原理:
通常我們在做決定時,比較願意接受自己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。像是當朋友和陌生人一起給我們建議時,我們比較容易接受朋友的意見。
五、權威原理:
人們常會下意識對權威人物說的話予以認同。如果一本新書有好幾位知名作家聯合推薦,我們就會覺得這本書一定很值得一看。
六、稀有性原理:
越是少見的機會,我們就會認為其價值越高。鄭國願意為地理位置偏遠的秦國,提供其使者往返所需的
物資,對秦伯而言,實為一難得的機會。
【前往書店】:
http://www.m.sanmin.com.tw/Product/Index/003033377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