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徵才
- sanminchinese
- 2016年5月3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大家都知道太宗之世首重人才,他曾在看到新科進士魚貫入宮時,高興的說: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!」可是,你知道唐太宗其實也曾覺得科舉有不足之處嗎?一起來看看這則閱讀測驗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貞觀三年,太宗謂吏部尚書杜如晦曰:「比見吏部擇人,惟取其言詞刀筆,不悉其景行。數年之後,惡跡始彰,雖加刑戮,而百姓已受其弊。如何可獲善人?」如晦對曰:「兩漢取人,皆行著鄉閭,州郡貢之,然後入用,故當時號為多士。今每年選集,向數千人,厚貌飾詞,不可知悉,選司但配其階品而已。銓簡(1)之理,實所未精,所以不能得才。」(《貞觀政要‧擇官第七》)
【注釋】(1)銓簡:評量選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題 目】
( )1.唐太宗認為科舉選出的官員不盡理想,導致百姓受害。依據上文,會造成這種弊病的原因是:
(A)科舉只根據他們的言論、文章,而不去瞭解他們有無德行
(B)科舉只注意他們的外貌與家世,不追究他們從前有無劣跡
(C)科舉後官員的俸祿遭到不合理的裁減,迫使他們壓榨百姓
(D)科舉後因有治政績效的壓力,使得官員們不得不狼狽為奸
( )2.文中杜如晦的回答,凸顯出歷史的功能性。下列名言佳句何者能與之相呼應?
(A)胡也頻:歷史永遠是陳舊的,新的生活不能把歷史為根據,這正如一種新的愛情不能和舊的愛情一樣
(B)馬克思: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,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
(C)雷蒙‧阿隆: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,它提供範例,評價過去,或者把目前這個時刻安放在生成演變中去
(D)黑格爾:歷史給我們的教訓──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答 案】 1.(A) 2.(C)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