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獻馬

  • sanminchinese
  • 2016年5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唐代魏徵有犯顏直諫的勇氣,其上司唐太宗也有納諫的雅量(雖然還是常氣得半死),兩人的君臣相得造就了貞觀之治。然而這樣的組合在歷史上畢竟不多見,絕大多數的臣子仍是「伴君如伴虎」,往往動輒得咎。我們就來看看周代芮伯的倒楣案例,並試想:如果你是芮伯,又會怎麼抉擇呢?

【獻馬】

  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,得良馬焉,將以獻于王。芮季曰:「不如捐之。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。今以師歸而獻馬焉,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。子無以應之,則將嘵(1)于王,王必信之,是賈(2)禍也?」弗聽,卒獻之。榮夷公果使有求焉,弗得,遂譖(3)諸王曰:「伯也隱。」王怒,逐芮伯。

  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。爾知王之瀆(4)貨而啟之,芮伯之罪也。(《郁離子•獻馬》)

【注釋】(1)嘵:音ㄒㄧㄠ,話多、多舌。(2)賈:音ㄍㄨˇ,招惹。(3)譖:音ㄗㄣˋ,進讒言。(4)瀆:貪求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題 目】

(  )1.根據文意,周厲王逐芮伯的原因是:

(A)周厲王派芮伯出征卻戰敗而返

(B)芮伯私藏戰利品,沒有上繳給周厲王

(C)周厲王聽信讒言,認為芮伯私藏戰利品

(D)周厲王發現芮伯賄賂榮夷公

(  )2.關於此文的文句闡釋,解讀正確的是:

(A)「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」意謂周厲王待人和善,且十分信任大臣

(B)「子無以應之,則將嘵于王」意謂若無法討好朝中侍臣,就會遭到讒言詆毀

(C)「榮夷公果使有求焉」意謂榮夷公不忍心,故為芮伯向周厲王求情

(D)「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」意謂君子們也認為芮伯私藏戰利品的行為有罪

(  )3.根據文意,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本文的主旨?

(A)告誡世人財物應妥善保管,以免受到壞人的覬覦

(B)勸戒世人與人為善,需要幫助時才會有人伸出援手

(C)諷刺世人多小氣刻薄,為錢財利益而棄禮義於不顧

(D)提醒世人對待貪婪之人,不可按照常理辦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名號雅俗

慧生問道:「你昨日說的那青龍子,是個何等樣人?」老殘道:「聽說是周耳先生的學生。這周耳先生號柱史,原是個隱君子,住在西嶽華山裡頭人跡不到的地方。學生甚多。但是周耳先生不甚到人間來。凡學他的人,往往轉相傳授,其中誤會意旨的地方,不計其數。惟這青龍子等兄弟數人,是親炙周耳先生的...

 
 
 
齊景公登牛山

景公遊於牛山,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:「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?」艾孔、梁丘據皆從而泣。晏子獨笑於旁,公刷涕而顧晏子曰:「寡人今日遊悲,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涕泣,子之獨笑,何也?」晏子對曰:「使賢者常守之,則太公、桓公將常守之矣;使勇者常守之,則莊公、靈公將常守之矣。數君者將守之,則吾...

 
 
 
譚子化書

天子作弓矢威天下,天下盜弓矢以侮天子。君子作禮樂以防小人,小人盜禮樂以僭君子。有國者好聚斂,蓄粟帛、具甲兵以禦賊盜,賊盜擅甲兵、踞粟帛以奪其國。或曰:「安危,德也。」又曰:「興亡,數也。」苟德可以恃,何必廣粟帛乎?苟數可以憑,何必廣甲兵乎? (譚峭《譚子化書》)...

 
 
 

Komentari
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國文快遞ISSUU
FUN影音YouTube頻道
  • Grey Facebook Icon
Follow Us
  • Grey Facebook Icon
  • Grey Twitter Icon
  • Grey Google+ Icon

© 2023 by The Book Lover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